何种布阵方式能在无尽的拉格朗日中取得更好的战果
舰队阵型的核心逻辑围绕舰船定位与武器射程展开。前排通常部署高护甲单位如奇美拉巡洋舰或斗牛级突击型,用于吸收火力;中后排则配置输出型舰船如卡利斯托对巡洋舰或雷里亚特隐身型,确保火力覆盖。阵型编排需通过蓝图系统确认每艘舰船的默认站位,避免手动调整的局限性,同时优先保证主力接战舰队达到指挥值上限(通常400为满配),形成攻防一体的基础框架。
能量伤害与实弹武器的搭配是突破敌方防御的关键策略。能量武器如艾奥级离子炮能有效规避高护甲单位的物理抵抗,而实弹武器则需针对低护甲目标集中使用。建议将静海级导弹护卫舰等防空单位置于中排,拦截敌方舰载机;红宝石离子炮型等对舰特化船则部署后排,利用射程优势持续输出。技术值加点应优先强化前排结构值与闪避率,后排则侧重伤害与命中率,形成属性互补。
地形与计划圈的运用能显著提升战术灵活性。舰队在曲率航行阶段(3000吉米内)可无视拦截,但进入常规巡航速度后需依赖哨站或前哨站作为中转点。建议在战略要道布置FG300侦察舰形成3×3视野网,配合采矿平台覆盖资源带,既保障资源采集效率,又能提前预警敌方行动。区域封锁指令可自动攻击NPC据点周边目标,为主力舰队创造以逸待劳的作战环境。
动态调整是应对复杂战局的核心原则。遭遇高闪避舰队时可切换蜂巢守卫者等命中特化单位;对抗航母编队则需临时增援载机驱逐舰。撤退指令的合理使用能保留残血舰队,通过基地维修快速恢复战力。需注意同一资源点仅允许单艘工程船采集,但可与盟友共享开采权,因此资源置换任务应优先于高风险剿匪行动。
后期重点在于采矿平台与高级舰船的协同运营。中级采矿平台可降低资源带开采难度,允许两队工程舰同时作业,但需注意工程舰进入平台范围后巡航速度下降的问题。建议将平台选址在金属富集区,配合雨海级突击护卫舰的快速机动能力形成资源-战力循环。大规模战役中,集结指令能整合盟友舰队进行统一调度,而伪装道具可辅助实现战术欺诈。